竹里人家茅舍烟,竹篱崩缺涧鸣泉。的解释

风云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竹里人家茅舍烟,竹篱崩缺涧鸣泉。

衣巾半染烟霞气,笑语常闻鸟雀喧。

野老逢迎多醉客,渔翁钓晚独归船。

此中真意谁能解,欲问陶公已惘然。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理禅意,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竹林深处有人家,茅舍上升起袅袅炊烟,竹篱笆已经崩坏,山涧的泉水发出清脆的响声,我的衣裳和头巾被烟霞之气半染,耳边常常听到鸟雀的喧闹声,村里的老人常常来迎接我,其中多是醉酒的客人,渔翁在傍晚时分独自驾船归来,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想去问问陶渊明,却已经感到茫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竹篱、茅舍、涧泉、烟霞、鸟雀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诗人与山野老人、渔翁的交往,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首联“竹里人家茅舍烟,竹篱崩缺涧鸣泉”以竹篱、茅舍、涧泉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居图景,颔联“衣巾半染烟霞气,笑语常闻鸟雀喧”则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颈联“野老逢迎多醉客,渔翁钓晚独归船”则通过描绘山野老人和渔翁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山居生活的质朴与纯真,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欲问陶公已惘然”则以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为参照,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真谛的探寻与感悟。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对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与细腻描绘,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