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苦为轻此别,漂流重见定何方。的解释

梦梦34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邂逅苦为轻此别,漂流重见定何方”,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江外思乡》,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得得飞。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邂逅苦为轻此别,漂流重见定何方。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官,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人称道,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每年春天在异乡总是感到悲伤,杜曲的黄莺自由自在地飞翔。

靠近水边的楼台能先看到月亮,向着阳光的花木更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偶然相遇却苦于轻易离别,漂泊流离后重逢又会在何方?

在灯前一觉醒来做起江南的梦,惆怅地起身时山间的月亮已经西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写春日异乡之悲,颔联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境遇,颈联则直接抒发离别之苦与重逢之难,尾联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与惆怅之情。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颈联“邂逅苦为轻此别,漂流重见定何方”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与重逢的无奈与感慨,情感深沉而动人,尾联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割据,长期漂泊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尤为深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异乡漂泊期间所作,通过描绘春日异乡之景,抒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首《江外思乡》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