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夏临川省伯父,时君束书寄荒村。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川寄怀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维夏临川省伯父,时君束书寄荒村。

孤烟落日闲门闭,细雨微风旧径存。

野老相逢谈旧事,樵夫偶遇话桑田。

遥知此际思乡意,月照空庭夜已深。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李锴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田园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在清代文坛上享有较高声誉,他的作品多反映乡村生活、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译文

正值初夏时节,我来到临川探望伯父,此时他已将书籍打包,准备寄往荒远的村庄,那里孤烟袅袅,落日余晖映照下,门户紧闭;细雨微风中,旧时的路径依然留存,与村里的老人相遇,我们谈论着往昔的故事;偶遇樵夫,便聊起桑田变幻,我深知此刻伯父心中定有思乡之情,月光洒满空旷的庭院,夜色已深。

释义

维夏:初夏时节。

临川:地名,此处代指伯父所在地。

束书:打包书籍。

荒村:偏远的村庄。

孤烟:指炊烟,象征乡村的宁静与偏远。

野老:乡村老人。

樵夫:打柴的人。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初夏为背景,通过描绘伯父准备寄居荒村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古朴,诗中“孤烟落日闲门闭,细雨微风旧径存”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乡村的宁静与岁月的痕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乡愁氛围,与乡村老人和樵夫的对话,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质朴,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遥知此际思乡意,月照空庭夜已深”则直接表达了伯父的思乡之情,以及诗人对伯父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探访伯父期间,或在其后根据记忆与情感整理而成,清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李锴此诗不仅表达了对伯父的思念与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绘乡村的宁静与古朴,诗人试图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