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虽然“惶恐滩头一扁舟,桃花水涨如乘流”并非直接出自原文,但“惶恐滩头说惶恐”与之意境相近,故以此诗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中状元,后再度授任侍御史,后因谏言得罪权臣贾似道而遭贬谪,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押解北上途中逃归,次年,福建、广东皆降元,文天祥奉诏入福建,在梅州被元军所俘,押解至大都,元朝劝其投降,他宁死不屈,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谥号“忠烈”。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下一颗赤城的心光照史册。
释义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赏析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创作背景
宋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次年,元军押解他赴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他经过珠江口外的伶仃洋时,愤而填写了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