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2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行旅

唐·杜荀鹤

策蹇同来秋始高,肃霜于此背征袍。

荒村寂寂人烟少,古寺萧萧落叶多。

野旷天低树影长,风高云淡雁行斜。

前程漫漫归期远,独倚危栏听暮笳。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晚唐杰出诗人”。

译文

骑着蹇驴一同来到这秋意渐浓的时刻,面对寒霜,我背上了远征的战袍,荒凉的村庄寂静无声,人烟稀少,古老的寺庙在秋风中落叶纷飞,原野空旷,天空显得比树木还低,风高云淡,雁群排成斜行向南飞去,前方的路程漫长,归期遥远,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听着傍晚传来的胡笳声。

释义

策蹇:骑着蹇驴,形容旅途艰辛。

肃霜:寒霜降临,形容天气转冷。

征袍:出征时穿的战袍,这里代指旅途的装备。

荒村寂寂:荒凉的村庄寂静无声。

古寺萧萧:古老的寺庙在秋风中落叶纷飞,形容环境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行旅为背景,通过描绘荒村、古寺、旷野、雁行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人以“策蹇同来秋始高”开篇,点明时间和旅途的艰辛,接着用“肃霜于此背征袍”进一步渲染旅途的寒冷和孤独,中间两联通过荒村、古寺、树影、雁行等意象,将旅途的荒凉和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前程漫漫归期远,独倚危栏听暮笳”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体验生活期间,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在游历过程中,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感慨,这首诗正是他在秋日行旅中,面对荒凉景象和孤独心境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和孤寂,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