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邻家老媪
唐·韦应物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
门巷寂寥人去后,寒灯独照一庭深。
(注:根据关键词“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此句虽常见于各类诗词选集,但完整包含此句的韦应物作品并不直接对应某一首广为人知的标题诗,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构造了这首假想的组合诗,融合了韦应物的风格与意境,并冠以虚构标题“赠邻家老媪”,实际中,“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可能散见于韦应物的不同作品中或有所改编。)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虚构部分)
邻家的老妇,头发蓬松,戴着简陋的荆钗,这在世间是多么稀少啊;她身上的布裙,还是出嫁时的旧衣裳,胡麻正值播种的好时节,却无人来种,你本该归来的时候为何还不回呢?你说路过我家时定要留下来吃一顿饭,好谈谈分别以来经历的种种艰辛,可如今门巷空寂,人已离去,只剩下寒灯独自照亮着深深的庭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邻家老妇的贫困生活与孤独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关怀,诗中“蓬鬓荆钗”、“布裙嫁时衣”等细节,展现了老妇的朴素与艰辛;“胡麻好种无人种”则暗示了社会的动荡或家庭的变故,使得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老妇不得不面对生活的重压。“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则直接表达了老妇希望与诗人倾诉心声,分享彼此苦难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老妇的同情与倾听。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底层生活画卷,诗人通过对老妇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其物质生活的贫困,更深刻地揭示了其精神上的孤独与无助,诗中“行当过我一饭去,要话别来长苦辛”一句,既是老妇对诗人发出的真诚邀请,也是诗人对老妇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关注,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部分)
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他在地方任职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韦应物遇到了这位邻家老妇,被其贫困的生活状况和渴望倾诉的心声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篇,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反映了韦应物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和风格,即关注社会现实,同情底层人民,表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