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云秋意漫生悲,可欠重阳一首诗。出自哪首诗?

生辉4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勿云秋意漫生悲,可欠重阳一首诗。

篱菊新开酿初熟,故人相约共襟期。

霜飞叶落惊寒鸟,月照林疏映晚池。

佳节虽过情未了,来年再聚话当时。

作者简介

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江苏阳湖人(今江苏常州),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授编修,历官贵州镇远知府、两广总督幕僚、内阁中书,晚年主讲安定书院,赵翼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他的诗不拘一格,生动有趣,被誉为“性灵派”的领袖,他在史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檐曝杂记》等。

译文

不要说秋天的气息只会带来悲伤,怎么能少了为重阳佳节写的一首诗呢?篱笆边的菊花刚刚开放,新酿的酒也刚刚成熟,老朋友相约一起共叙心中的期望和约定,霜飞叶落,惊动了寒鸟,月光照耀着稀疏的树林,映照在晚间的池塘上,虽然重阳节已经过了,但我们的情谊并未结束,来年再相聚时,再一起谈论今天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首联点明主题,强调秋天不应只有悲伤,还应有诗歌的陪伴,颔联和颈联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的景象,如菊花、新酒、霜飞叶落、月光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重阳节过后,诗人与友人相聚时所作,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诗人与友人一起赏菊、饮酒、吟诗,享受着秋天的美好时光,当节日过后,诗人却感到一种淡淡的离愁和不舍,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