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酬令狐郎中见寄
唐 刘禹锡
忆昨携诗辱报诗,再来有约竟乖期。
青云直上无多地,白发新添有几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吟此句忆君处,月照前山独唱时。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咏史诗与竹枝词,写得最有特色,最为人称道。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刘禹锡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朗州司马,后又历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京,历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等职,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诗作风格豪迈,语言平易近人,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回想起昨天我带着诗作拜访,承蒙您以诗相赠;再次相约却未能如期而至,心中满是遗憾,青云直上的高位已所剩无几,而我的白发却新添了几缕,在蜀地我曾听闻子规鸟的哀鸣,如今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盛开,每当吟诵这句诗时,便想起远方的你,月光照耀着前山,我独自吟唱。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回忆了与友人相互赠诗的往事,以及未能如期而至的遗憾;颔联通过对比青云直上的高位与自身新添的白发,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颈联以蜀地的子规鸟和宣城的杜鹃花为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独自面对月光、前山时的孤独与寂寞。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运用子规鸟和杜鹃花的意象,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诗人以青云直上和白发新添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而深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与令狐郎中(即令狐楚)的交往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未能如期而至,刘禹锡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思念,他写下了这首《酬令狐郎中见寄》,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