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醉眠
唐·元稹
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尽空。
夜来痛饮不知极,终日破床成兀兀。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在风箫声断、月明高悬的夜晚,我举杯痛饮,直至四周的人都已散去,只剩下我一人,夜晚畅饮到不知极限,以至于整天都躺在破旧的床上,神情呆滞,无所事事。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稹在夜晚独自饮酒至醉,次日因宿醉而精神不振的情景,首句“风箫声断月明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夜晚氛围,次句“举手谢时人尽空”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感,后两句“夜来痛饮不知极,终日破床成兀兀”直接描绘了诗人因夜晚过度饮酒而导致的次日精神萎靡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元稹在孤独与醉酒中的心境,首句的风箫声断和月明中,既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又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次句的“举手谢时人尽空”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仿佛诗人在与友人分别后,整个世界都变得空荡荡的,后两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因夜晚过度饮酒而导致的次日精神萎靡,这种状态的描绘既真实又生动,让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疲惫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元稹的个人经历有关,元稹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生活颇为艰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饮酒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夜晚独自饮酒后,次日醒来时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元稹在仕途不顺、生活艰辛中的无奈与疲惫,以及他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解脱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