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陵夜泊
唐·李频
巴邑有客方倦游,杭湖欲归思具舟。
洞庭秋水晚来急,一夜西风白帝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怀,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巴地(今四川东部及重庆一带)有位旅人正感到旅途疲惫,想要返回杭州、湖州一带,心中已萌生了准备船只归去的念头,洞庭湖的秋水在傍晚时分愈发湍急,一夜西风吹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已进入了深秋时节。
释义
巴邑:指巴地,这里泛指四川东部及重庆一带。
倦游:指旅途疲惫,厌倦游历。
杭湖:杭州和湖州的简称,两地均位于江南水乡,风景秀丽。
具舟:准备船只,指准备归途。
洞庭秋水:指洞庭湖的秋水,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淡水湖。
白帝: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三峡的西头,地势险要,风景秀丽。
赏析
这首诗以旅人的视角,描绘了巴地秋日的景象和旅人归心似箭的心情,首句“巴邑有客方倦游”直接点明了主题,即旅人在巴地感到疲惫,想要归去,次句“杭湖欲归思具舟”则进一步表达了旅人的归乡之念,准备船只以归,后两句“洞庭秋水晚来急,一夜西风白帝秋”则以景寓情,通过描写洞庭湖秋水的湍急和西风的吹拂,烘托出旅人内心的急切和秋日的萧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频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李频可能曾游历四方,饱览名山大川,在巴地游历期间,他或许感受到了旅途的艰辛和疲惫,同时也思念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在洞庭湖畔的一个秋日傍晚,他写下了这首《巴陵夜泊》,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归乡的愿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频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