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陵夜雨
宋·范成大
巴陵一月雨不休,岂惟人病天亦愁。
云遮却月不分明,雨恼花枝特地柔。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尤为著名,反映了江南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译文
巴陵这个地方已经连续一个月雨水不断,不仅人们感到不适,连天空也似乎充满了忧愁,乌云遮蔽了月亮,使得月光不再明亮清晰,而连绵的雨水更是让花枝显得格外柔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巴陵地区连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恶劣天气的无奈和愁绪,首句“巴陵一月雨不休”直接点题,说明雨势之持久;次句“岂惟人病天亦愁”则通过拟人手法,将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云遮却月不分明,雨恼花枝特地柔”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被云遮蔽的月亮和因雨水而柔弱的花枝,来烘托出这种阴雨连绵所带来的压抑和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巴陵地区连续阴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拟人手法和具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天气的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在巴陵地区任职期间,当时,巴陵地区可能遭遇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天气的感受和对人们生活的关切,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通过诗歌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