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陆游
谁云斗粟可相挽,到处佳山如见招。
路入白云声渐远,心随明月影逍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草桥。
梦绕江南烟雨路,乱峰深处听鸣榔。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谁说区区俸禄就能让我改变心意,我所到之处,那秀丽的山川仿佛在向我招手,行走在山间,白云深处的声音渐渐远去,我的心却随着明亮的月光自由飘荡,黄昏时分回到家中饱餐一顿,不脱蓑衣便直接躺在草桥边休息,梦中我又回到了江南烟雨朦胧的小路上,在那群山环绕的深处,听着渔人敲击船舷发出的声音。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谁云斗粟可相挽”直接反驳了以物质利益诱惑人心的世俗观念,次句“到处佳山如见招”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后两句通过描绘诗人归隐生活的闲适与梦中对江南美景的怀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物质诱惑与自然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深情厚谊,诗中“路入白云声渐远,心随明月影逍遥”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心随景动的境界,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时所作,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挫折,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诗中的“斗粟”象征着世俗的名利和诱惑,“佳山”则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和精神寄托,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