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香
唐·杜牧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祇道陋邦无此物,那知种树有诸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历史上杜牧并未写过名为《荔枝香》且包含此两句的诗,但杜牧确有关于荔枝的诗篇,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提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下解析基于模拟作品的创作意图。)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阵阵芳香,碧玉盘中点缀着锦囊般的荔枝,这琼浆玉液般的荔枝汁胜过瑶酒,其果肉如同凤髓龙肝,美味无比,值得品尝,如果杨贵妃早知荔枝如此美味,恐怕荔枝也不必千里迢迢运往长安了,只以为这偏远之地没有这样的珍果,哪里知道这里也有种植荔枝的诸王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形,展现了其非凡的魅力与珍贵,前两句以红纱帐、碧玉盘为背景,衬托出荔枝的娇艳与珍贵;中间两句则通过比喻,将荔枝的美味推向极致;后两句则借古讽今,以杨贵妃喜食荔枝的历史典故,引出对地方特产及地方势力的认识,暗示了即便在偏远之地,也有不为人知的珍宝与力量。
赏析
本诗以荔枝为题材,巧妙地将自然美景、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既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使得荔枝的形象更加鲜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后两句则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暗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以及对地方势力的重新认识,使得整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意境上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模拟创作此诗时,可设想杜牧在一次游历中偶然发现某地种植有品质上乘的荔枝,而此地却因地处偏远而不为外界所知,此情此景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联想到历史上杨贵妃喜食荔枝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现象,于是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既赞美荔枝又寓含哲理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杜牧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