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几泊洞庭霜,曾见连林橘柚黄。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34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长,行吟年复又年芳。

更将雅意凌云笔,醉折奇花五色香。

岸阔樯稀波渺渺,扁舟几泊洞庭霜。

月明夜静人千里,曾见连林橘柚黄。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是唐代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群玉的诗才横溢,却一生未得显达,但其作品流传后世,为后人所敬仰。

译文

我身处在三湘四水的悠长流域,年复一年地行吟着这里的芬芳。

更以高雅的意趣挥毫泼墨,沉醉中折取那五色奇花的芬芳。

河岸宽广,桅杆稀疏,波光渺渺,我的小舟多次停泊在洞庭湖畔的秋霜之中。

月明之夜,静谧无声,我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人,曾见过那连绵的橘林柚树一片金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三湘四水流域的游历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首联和颔联表达了诗人对行吟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洞庭湖畔的秋景和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秋景和诗人的行吟生活,诗人通过“扁舟几泊洞庭霜”和“曾见连林橘柚黄”等生动的描绘,将洞庭湖的秋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身在三湘四水长,行吟年复又年芳”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对行吟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群玉在游历三湘四水时所作,他身处自然美景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勃勃生机,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他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群玉运用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技巧,将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