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东二天
唐·罗隐
子行历聘应兄问,并谢江东有二天。
从此酒酣明月夜,梦回应得见婵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但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尤其擅长讽刺和寓言诗,罗隐的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译文
你此行前去拜访兄长并问候他,同时替我感谢江东地区有如两位天神般的人物(指当地的贤能之士或官员),从此以后,在明月高悬的夜晚,当你酒酣耳热之际,梦中或许能够见到那美丽的月亮(这里以“婵娟”代指月亮,也隐含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江东贤士的敬仰之情,首句“子行历聘应兄问”描述了友人出行的目的,即去拜访兄长并传达问候;次句“并谢江东有二天”则借“江东二天”之典,赞美江东地区的贤能之士,并委托友人代为致谢;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友人酒酣梦回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借代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直接点明主题,次句则以“江东二天”之典,既赞美了江东的贤士,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托付,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和梦境的描绘,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思乡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罗隐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始终充满关切,在晚唐乱世中,他深感时局的艰难和民生的疾苦,因此常常通过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得知友人即将前往江东地区拜访兄长时,有感而发,借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江东贤士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