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别
唐·贾岛
归我山中未一年,两回题子送行篇。
草随秋色远无际,水映斜阳静似烟。
野寺人来清境里,孤舟客去乱峰前。
今朝此别君知否,他日相思意渺然。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相投,愈大奇之,遂定交,元和九年(814年),韩愈荐之,遂还俗,先后参加科举,不第,元和十二年(817年),贾岛骑驴访李凝幽居,创作了《题李凝幽居》,此诗全篇推敲字句传为佳话,推敲”两字更为经典,大中三年(849年),贾岛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长江县主簿,未受命而卒。
译文
回到山中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你已经两次为我题诗送别,秋草无边随着远行的脚步蔓延,斜阳映照下的水面平静得像烟雾一般,山寺中人来人往,清幽之境更显宁静,孤舟载着离人驶向那乱峰之前,今日这一别你可知道我的心情,他日相思之时,情感将如渺渺云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首联点明离别频繁,颔联描绘离别时的景色,颈联通过山寺与孤舟的对比,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尾联则直接抒发对未来相思的感慨。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秋草、斜阳、山寺、孤舟等,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与诗人的离别之情相得益彰,诗人通过“两回题子送行篇”的叙述,强调了离别的频繁与不舍,使得全诗情感更加饱满,尾联的“他日相思意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思之苦的深深忧虑,使得全诗在感伤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归隐山林之后,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选择归隐山林,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友人的离别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感伤,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为送别友人而作,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归隐山林后,对人生、友情和离别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