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与松篁元不隔,路经蓬萑却成迷。的解释

小星64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寺与松篁元不隔,路经蓬萑却成迷。

钟声忽断暮云合,林际微茫日又西。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景色与禅意生活,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自然之景抒发禅理,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

译文

寺庙本就与松树竹林没有隔绝,但当行走在经过茂密草丛的小路上时,却让人迷失了方向,忽然之间,钟声戛然而止,傍晚的云雾聚拢起来,林间变得朦胧不清,太阳也已经西斜。

释义

寺与松篁元不隔:意指寺庙与周围的松树竹林原本就是和谐共生的,没有隔阂。

路经蓬萑却成迷:蓬萑(huáng)指杂草丛生的地方,这里形容小路被杂草覆盖,使人难以辨认方向,故感迷茫。

钟声忽断暮云合:钟声突然停止,象征着某种精神指引的暂时消失,同时傍晚的云雾聚集,增添了环境的神秘与幽静。

林际微茫日又西:林间景象变得模糊,太阳西下,暗示着一天的结束和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次山行经历,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以及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首句“寺与松篁元不隔”点明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体现了禅宗“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的哲学思想,次句“路经蓬萑却成迷”则通过具体的行走体验,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迷茫与探索,后两句“钟声忽断暮云合,林际微茫日又西”以钟声、暮云、夕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创作背景

释绍嵩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游历山林、参禅悟道的过程中,宋代是中国禅宗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僧侣通过游历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他的创作往往与禅宗思想紧密相连,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山行中,面对自然美景与内心感悟的即兴之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禅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