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
唐·杜甫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
晚来风定水波闲,行人却羡溪边住。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江边的夕阳映照在平坦的沙滩上,潮水退去后,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看到人后惊起,飞入芦花丛中,这里的美景想要画下来都难以做到,更何况还有杂乱的渔船来捕鱼,傍晚时分,风平浪静,水面悠闲,行人却羡慕溪边居住的人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的宁静美景,以及因渔船捕鱼而带来的些许纷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江边夕阳、渔船、白鸟和芦花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后四句则通过“是间欲画已不得,况有乱舟来捕鱼”表达了诗人对美景难以完全捕捉的遗憾,以及因渔船捕鱼而带来的纷扰,最后两句“晚来风定水波闲,行人却羡溪边住”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江边傍晚的美景和渔船的纷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