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并未直接出现在此诗的某一联中,但根据陶渊明的整体田园诗风格及意境,可以感受到相似的归隐与思乡之情,为了贴合您的关键词,我将在解析中尝试融入相关联想。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岭田野到城里做官,我已经很不适应那里的喧嚣,漫无目的地在林野间游乐,姑且带着子侄辈,拨开丛生的草木,漫步在荒废的村落间,我们徘徊在埋葬先人的墓地间,心中依依难舍,仿佛还依稀记得这过去家宅的模样,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我向砍柴的人打听这里的情形,砍柴的人对我说这里的人都已经死光了,几十年间朝市变易,这话说得真不虚妄,人生如同一场虚幻的变化,最终都要归结到空无。
释义
此诗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通过对田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坚守。
赏析
虽然直接包含“倦游已恨归来晚,南涧潺湲日日思”的诗句并未出现在《归园田居·其四》中,但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常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游历生活的反思,可以想象,倦游已恨归来晚”这样的情感融入此诗,将更深刻地表达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而“南涧潺湲日日思”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归隐之情相呼应。
《归园田居·其四》通过描绘田园的荒芜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归隐生活的坚定追求,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变故,对官场的腐败和虚伪深感失望,他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创作了《归园田居》组诗,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坚守,这组诗不仅反映了陶渊明的个人情感和人生追求,也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阶层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