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湖边秋思
唐·杜荀鹤
雨过湖边秋思多,怅无轻枳傲渔蓑。
空庭日暮鸟飞尽,独倚阑干看落潮。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隐居庐山,后游历四方,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被后人誉为“晚唐杰出诗人”。
译文
雨后的湖边,秋意更加浓厚,我心中充满了惆怅,恨自己没有像那轻盈的枳树(比喻自由自在)一样,可以傲然地披上渔夫的蓑衣(象征归隐生活),空旷的庭院里,日已西斜,鸟儿都已飞尽,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看着潮水慢慢退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湖边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雨过湖边秋思多”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情感基调;次句“怅无轻枳傲渔蓑”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后两句“空庭日暮鸟飞尽,独倚阑干看落潮”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宁静的氛围,深化了主题。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湖边的宁静景象,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诗中“轻枳傲渔蓑”的意象,既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束缚的反抗,而“空庭日暮鸟飞尽,独倚阑干看落潮”两句,则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独而宁静的画面,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历经坎坷,早年曾隐居庐山,后虽游历四方,但始终未能实现其政治抱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期间,面对自然美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对雨后湖边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束缚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这种情感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