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暝
唐·韦应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卧茅斋且休歇,竹风山雨两萧骚。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隐逸情怀见长,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最后一句虽为原诗意境的延伸,但“归卧茅斋且休歇,竹风山雨两萧骚”直接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乐的意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秋傍晚时分的山居景色,通过明月、清泉、竹林、莲叶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归卧茅斋且休歇,竹风山雨两萧骚”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定归隐山林,在竹风山雨的陪伴下,享受宁静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居秋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明月、清泉、竹林、莲叶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尤其是“归卧茅斋且休歇,竹风山雨两萧骚”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决心,还通过竹风山雨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之间,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雨后初秋的山居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韦应物的这种隐逸思想无疑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