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山深历备辞劳,虽有故人谁赠袍。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粤山深历备辞劳,虽有故人谁赠袍。

十月风霜侵破袄,五更星斗照寒茅。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求贤访野樵。

欲问前朝兴废事,惟将心事付渔樵。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间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我深入粤地的高山,不辞辛劳地行走,虽然这里有老朋友,但又有谁能赠送我一件袍子呢?十月的风霜侵袭着我破旧的棉袄,五更天时,星斗照耀着我寒冷的茅屋,男子汉立志要辅佐王室,圣明的君主也在寻求贤才,探访山野中的樵夫,想要询问前朝的兴亡之事,却只能将心事寄托给渔人和樵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粤地山中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诗人不辞辛劳地深入粤山,却无人赠袍,暗示了世态炎凉;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困境,风霜侵袭,破袄难御寒;颈联则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立志辅佐王室、期望得到君主赏识的志向;尾联则以问前朝兴废之事,寄托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如首联的“粤山深历备辞劳”与“虽有故人谁赠袍”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颔联的“十月风霜”与“五更星斗”则象征着诗人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诗歌在情感表达上也十分真挚,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理想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又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杜荀鹤作为一位出身寒微的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多次应举不第,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入粤地山中,体验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同时也对时局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既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