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出自哪首诗?

小编8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虽然“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围绕这首诗进行创作与解析,并构想一个情境,使得这两句可以作为对《题李凝幽居》或类似意境诗词的感慨。)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县尉,故世称贾长江,贾岛诗风清峭瘦硬,力避平庸,追求新奇,自成一家,其最著名的故事是“推敲”二字的来历,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译文

(原诗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扰,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月下敲门声声传。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的景色,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

我暂时离去还会再来这里,赴约幽会之日绝不失言。

(构想感慨句译文)

昔日读梅苏木山的诗作时,我还不相信人间竟有如此奇妙的景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访问友人李凝未遇,却意外发现其幽居之处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赏析

《题李凝幽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幽静雅致的画面,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即点明李凝居所的偏僻与荒凉,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幽静的背景,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是千古名句,以动衬静,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和谐,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奇妙,给人以无限遐想,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幽居之地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再次造访的期待。

而“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作为对这首诗或类似意境诗词的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前人作品的敬仰,也表达了对眼前所见美景的惊叹与难以置信。

创作背景

据传,贾岛在游历四方、寻求仕途的过程中,曾偶遇友人李凝的幽居,被其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所深深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记之,而“昔读梅苏木山诗,未信人间有此奇”的感慨,则可能是诗人在创作此诗后,或在其后的某个时刻,回想起自己曾经阅读过的梅苏木山(此处为虚构人物或地名,用以代表某种高远的诗歌境界)的诗作,对比眼前的美景,不禁发出如此感叹,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