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欤觅我更贻诗,欲报翻惭思苦迟。出自哪首诗?

春秋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答李五丈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谁欤觅我更贻诗,欲报翻惭思苦迟。

海国尚留秦日月,山城初过汉旌旗。

风前得句劳相问,月下修书寄所思。

珍重故人敦古谊,穷愁不遣学韩碑。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早年曾赴日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等国使馆参赞、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是“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译文

是谁在寻找我并赠予我诗篇?想要回报却惭愧于思绪迟缓,海外仍保留着秦时的日月,山城初见汉朝的旌旗飘扬,在风中得句感谢你的询问,在月光下修书寄托我的思绪,珍重故人深厚的古谊,不让我因穷愁而效仿韩愈撰写《谏迎佛骨表》。

释义

谁欤觅我更贻诗:谁在寻找我,并且赠送给我诗歌。

欲报翻惭思苦迟:想要回报这份情谊,却惭愧于自己的思绪迟缓,难以即时作出回应。

海国尚留秦日月:海外(指日本等地)仍然保留着秦代以来的文化和制度。

山城初过汉旌旗:山城(可能指作者所在之地)初见汉朝风格的旌旗飘扬,象征着历史的传承。

风前得句劳相问:在风中灵感突现,得句成诗,感谢你对我的询问。

月下修书寄所思:在月光下写信,寄托我的思绪和情感。

珍重故人敦古谊:珍重故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坚守古人的道义。

穷愁不遣学韩碑:不让自己的穷愁之情驱使我去效仿韩愈撰写《谏迎佛骨表》那样的谏言,即不让自己因个人情感而过于激进或偏激。

赏析

这首诗是黄遵宪对友人李五丈赠诗的回应,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海国尚留秦日月,山城初过汉旌旗”两句,既展现了海外文化的传承,也暗示了国内社会的变革,而“风前得句劳相问,月下修书寄所思”则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关心,最后两句“珍重故人敦古谊,穷愁不遣学韩碑”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克制,展现了其成熟稳重的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遵宪外交生涯的某个时期,具体年份不详,当时黄遵宪身处海外,远离故土和亲友,对国内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变革有着深刻的关注和思考,他也与国内的友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在这首诗中,黄遵宪通过回应友人的赠诗,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作为外交家和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