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我山林忘僻陋,为君鸡黍乏淹留。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过我山林忘僻陋,为君鸡黍乏淹留。

作者简介

顾况,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东海先生,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卒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享年六十三岁,顾况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同时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译文

走在板桥上,可以听到潺潺的泉声;日头已至正午,茅草屋前传来鸡鸣。

你来到我的山林小屋,忘却了这里的偏僻简陋;我为你准备了简单的饭菜,却遗憾不能长久地挽留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中的生活场景,以及他对友人来访的喜悦和无奈,首句“板桥人渡泉声”以声写景,表现了山间的幽静与生机;次句“茅檐日午鸡鸣”则直接点出时间地点,营造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氛围,后两句“过我山林忘僻陋,为君鸡黍乏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热情好客和因条件简陋而未能尽兴款待的歉意。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间的泉声、茅檐下的鸡鸣等自然景象与友人来访的温馨场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忘僻陋”和“乏淹留”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况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当时,他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经常相互探访,共话人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记录了诗人与友人的一次温馨相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顾况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和谐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