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秋未愈文园病,晚岁更馀扬子贫。全诗是什么?

梦梦54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唐·刘沧

经秋未愈文园病,晚岁更馀扬子贫。

愁肠结乱如麻线,病体支离似鹤身。

寂寂空庭春欲晚,疏疏过雨湿花尘。

闲吟懒赋无他事,独对斜阳忆故人。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抒情见长,常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变迁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译文

经历了秋天的时光,我的文园病(喻指文人常见的忧郁或疾病)仍未痊愈;到了晚年,我的境遇比扬子(西汉文学家扬雄,家境贫寒)还要贫困,愁绪如麻,缠绕心间,病弱的身体仿佛一只瘦弱的鹤,空旷的庭院里春意将尽,细雨过后,花瓣与尘土交织在一起,我闲来无事,只是懒懒地吟诗,独自对着斜阳,回忆着往昔的友人。

释义

首联“经秋未愈文园病,晚岁更馀扬子贫”直接点出诗人自身的疾病与贫困,以文园病和扬子贫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长期患病且晚年生活困顿的境遇,颔联“愁肠结乱如麻线,病体支离似鹤身”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愁苦和身体虚弱,颈联“寂寂空庭春欲晚,疏疏过雨湿花尘”通过描绘庭院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尾联“闲吟懒赋无他事,独对斜阳忆故人”则表达了诗人在病中无所事事,只能独自回忆往昔友人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感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愁苦,诗人巧妙地运用典故(文园病、扬子贫)来比喻自己的境遇,既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诗人还通过描绘庭院景象和自身状态,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愁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沧在晚年时期,因病缠身、生活困顿而创作的,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艰辛,在病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助,只能借助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愁苦与哀愁,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体现了唐代晚期文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