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叟失马
宋·陆游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信有青州六从事,讵多驿使一枝春。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作者简介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若肯邀请邻家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相信家中还有好酒,哪里用得着去遥寄梅花呢?
释义
“信有青州六从事,讵多驿使一枝春”这两句诗中的“青州六从事”是酒的代称,典出《三国志·魏志·阮籍传》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初,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言,言不可测,籍因对之长啸,清韵响亮,登曰:‘啸为蹙籁,今子之啸,殊非其心,心当浊而今清邪?’籍归,方知向之失言,乃更求酒,携琴游于山泽,时或无酒,兴至辄咏,或寄情于山川,或忘形于麴糵,籍尝言:‘有七人,吾得而友之。’乃浮海而求,彼七人闻之,皆笑而谓籍曰:‘卿欲求仙,而吾等皆已死矣,何从而求之?’籍知不可求,乃还,因叹曰:‘古之君子,皆与箕山、颍水为邻,吾独何为不尔?’乃作《大人先生传》,其略曰:‘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留阮籍见之,与语,忽然自失,怅然若失,遂稽首而谢,先生曰:‘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始生,大圣人出焉,观其始也,而皆知其所以终,今汝造乎冥忽之域,而必违于自然之理,虽云久矣,曾未足以立其志也,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聚散,不常其形,世或谓之仙,或谓之隐,或谓之儒,墨,皆不知所以名之,而况于凡庸乎!’籍乃悟而长叹,因赋《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芒乎芴乎,未足以言之也,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故能与天地并生,天地虽大,去之未远,则不能与之并生矣,故曰:芒乎芴乎,未足以言之也。’于是先生遂去,莫知其所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膈上住。”从事、督邮,皆官名,因“青州从事”是好酒的代称,故曰“信有”,驿使,指陆凯寄梅给范晔事,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此联的意思是:相信家中还有好酒在,自然可以尽情地喝,哪里用得着去遥寄梅花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1170年)春,当时陆游正闲居在成都草堂,诗中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的春光和草堂的简陋,以及诗人与邻翁对饮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和生活的情趣,尾联“信有青州六从事,讵多驿使一枝春”以酒和梅花作结,既照应了题目中的“饮”字,又使全诗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余味无穷,这两句诗用典自然,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又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闲居成都草堂时,生活虽然清贫,但精神却十分充实,他常常与邻翁对饮,谈诗论文,过着一种恬静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诗中通过对草堂周围春光的描绘和对与邻翁对饮情景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以酒为伴,以诗为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