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附加句:渺渺烟波莫能极,谁云一苇可杭之。(注:此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意境相符,可用于扩展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译文
(原诗部分)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景色茫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树,仿佛阵阵雨声;夏夜中,月光照在沙滩上,犹如秋霜,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气?比起您的茅舍,这里的确要清凉些。
(附加句)
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谁能说一根芦苇就能渡过这样的江河呢?
释义
原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壮丽景色,以及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景,附加句则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与人的渺小,以及面对自然时的无力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傍晚时分的江边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以海天、山势、川形、灯火、星河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诗人通过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心情烦闷之时,面对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或许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和释放,邀请友人前来消暑的情节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附加句则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无奈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