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烟雨蒙蒙鸡犬声,道长人寂掩柴荆。
年来得似逃名客,始觉人间有静情。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以诗歌创作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反映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译文
烟雨朦胧之中传来阵阵鸡犬的叫声,道路漫长而行人稀少,我独自寂静地掩上了柴门,近年来我如同一个逃避名利的隐士,才渐渐体会到人世间那份难得的宁静之情。
释义
烟雨蒙蒙:形容细雨连绵,视线模糊的景象。
鸡犬声:乡村中常见的家禽家畜叫声,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质朴。
道长人寂:道路漫长而行人稀少,形容环境的幽静。
掩柴荆:关闭柴门,表示隐居避世,不问世事。
逃名客:指逃避名利、隐居山林的人。
静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烟雨蒙蒙、鸡犬相闻的乡村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以“道长人寂掩柴荆”一句,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而“年来得似逃名客,始觉人间有静情”则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认为只有在这种超脱名利的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受佛教思想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感悟,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既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