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宋·陆游
老夫于此兴不浅,无奈凛乎何可留。
山色空蒙云雾重,林声萧瑟水声流。
欲寻幽处终难觅,却向归途更自愁。
回首前山如画里,夕阳已下万松秋。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著《南唐书》,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译文
我在这里的兴致真不少,但无奈天气寒冷难以久留,山色朦胧被厚重的云雾笼罩,树林间风声萧瑟伴随着水流声,想要寻找幽静的地方却始终难以找到,返回的路上更是增添了忧愁,回头望向那如画的前山,夕阳已经落下,万松林中已是深秋时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山间游历时的心情变化,首联“老夫于此兴不浅,无奈凛乎何可留”表达了诗人对山景的喜爱,但因天气寒冷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山色、林声、水声以及寻找幽静之地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愁绪,尾联则以夕阳下的万松秋景作为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山景的喜爱和因天气寒冷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颔联和颈联则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行动,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愁绪,尾联以夕阳下的万松秋景作为结束,既与前面的自然景象相呼应,又通过“夕阳已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自然,常游历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国家动荡、个人仕途不顺的境遇下,借游山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在游历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和宁静,但同时也因天气寒冷等客观条件而不得不离开,这种无奈和遗憾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