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个修篁一树梅,蕙盆兰斛共相陪。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盆梅

宋·刘克庄

百个修篁一树梅,蕙盆兰斛共相陪。

何须更待林逋句,始觉西湖景特奇。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词人和史学家,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刘克庄一生著作颇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尤其在诗词创作上,他被誉为“南宋最后一位大诗人”。

译文

成百的竹子围绕着一树梅花,蕙草与兰花在盆中竞相陪伴,哪里还需要等待林逋(北宋隐士,以爱梅著称)的诗句来赞美,才能感受到这西湖边景致的独特奇妙呢?

释义

修篁:长竹,这里形容竹子修长挺拔。

蕙盆兰斛:蕙草和兰花分别栽种在盆和斛(古代量器,亦可用作容器)中,形容花卉繁多且雅致。

林逋句:指北宋隐士林逋所作的赞美梅花的诗句,这里借指对美景的诗意赞美。

西湖景特奇:强调西湖边的景致特别美丽,无需他人诗句点化也能感受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竹梅兰蕙相映成趣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前两句“百个修篁一树梅,蕙盆兰斛共相陪”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意象构建能力,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反问,强调了西湖美景的直观感受,无需借助他人诗句也能领略其独特魅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直接体验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克庄在游览西湖时,被眼前的自然美景所触动,即兴而作,南宋时期,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刘克庄作为南宋文坛的杰出代表,对西湖的美景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诗人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某种隐晦批评,即真正的美是不需要借助外力(如名人诗句)来衬托的,它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