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投所知
唐·杜荀鹤
乡者屡见不一见,何但怀刺亦行卷。
昨朝今日两相见,便是人间百岁缘。
白发自惊虚度日,青云应喜得同年。
且论诗事到深夜,灯火莫教休暂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山林,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部分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多次拜访却难得一见,不仅仅是带着名片(怀刺)也带着诗文(行卷)来求见。
昨天和今天连续两次相见,这已经是人间难得的百年之缘了。
自己为虚度光阴而白发丛生感到惊讶,对方应该也会为能与我同年(指同榜或同辈)而高兴。
暂且谈论诗歌之事直到深夜,灯火通明,不要催促我们暂时休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与知己相遇的珍视和喜悦之情,首句“乡者屡见不一见”表达了多次求见却难得一见的感慨;次句“何但怀刺亦行卷”进一步说明自己不仅带着名片,还带着诗文来求见,显示了诗人的诚意和才华,后两句则通过“两相见”的难得和“百年缘”的珍贵,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与对方同年(同辈)的欣喜,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遇的珍视和喜悦。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知己相遇的喜悦和感慨,首联和颔联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相遇的难得和珍贵;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抒发个人感慨和表达与对方共赏诗歌的意愿,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求见某位知己时所作,当时,杜荀鹤多次拜访却难得一见,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终于,在一次难得的相遇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珍视之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杜荀鹤对知己的珍视和敬仰,也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