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竹林七贤图

唐·李颀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清风洒洒满长啸,明月娟娟映高枝。

七子论交同白首,六朝文物已成尘。

图中仿佛闻丝竹,犹似当年醉竹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唐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和人物风情,李颀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多么美好啊,嵇康(伯玉)与弟弟嵇喜(贤埙篪)的兄弟情深,就连阮咸(小阮)也加入了竹林七贤的行列,清风洒洒,长啸声声,明月娟娟,映照着高枝,七位贤士论交到老,六朝文物已成尘埃,在这幅图中,仿佛还能听到丝竹之音,就像当年他们在竹林中醉酒畅谈一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七贤的聚会场景,赞美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超凡脱俗的品格,首句“佳哉伯玉贤埙篪”赞美了嵇康与其弟嵇喜的兄弟情深,以及他们与竹林七贤的渊源,次句“小阮亦与竹林期”进一步强调了阮咸与竹林七贤的亲密关系,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清风明月、长啸高枝等自然景象,以及七贤论交、六朝文物成尘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他们超凡脱俗的品格和永恒的精神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竹林七贤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七贤的品格和精神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清风洒洒”、“明月娟娟”等,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六朝文物已成尘”等,表达了对七贤永恒精神的赞美和敬仰,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颀对竹林七贤的敬仰和向往有关,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群体,他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反对礼教束缚的精神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颀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追求,这首诗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魏晋风度的怀念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