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苕霅又扁舟,尚喜深盟不负鸥。全诗是什么?

小编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湖州作

宋·陆游

平生苕霅又扁舟,尚喜深盟不负鸥。

长与渔樵为伴侣,得随麋鹿共遨游。

钱塘门外千峰秀,天目山头一径秋。

好景人间随处有,闲来那得不重游。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一生多次在苕溪和霅溪上泛舟,还庆幸自己与鸥鸟结下的深厚情谊没有辜负,我常常与渔人和樵夫为伴,能够随着麋鹿一同遨游,钱塘门外群山连绵,景色秀丽,天目山头小径幽深,秋色宜人,美好的景色在人间随处可见,闲暇之时怎能不再次重游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平生苕霅又扁舟,尚喜深盟不负鸥”写诗人多次在苕溪和霅溪上泛舟,与鸥鸟结下深厚情谊,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颔联“长与渔樵为伴侣,得随麋鹿共遨游”写诗人常与渔人和樵夫为伴,与麋鹿一同遨游,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颈联“钱塘门外千峰秀,天目山头一径秋”描绘出钱塘门外群山连绵、天目山头小径幽深的美丽景色,尾联“好景人间随处有,闲来那得不重游”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再次重游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游湖州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扁舟”、“鸥鸟”、“渔樵”、“麋鹿”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自由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自然,常游历于山水之间,以诗酒自娱,此诗即作于陆游游历湖州之时,湖州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陆游多次游历之地,在游历过程中,陆游被湖州的美景和闲适生活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游湖州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湖州的美丽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