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出自哪首诗?

风云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桃源梦寻

唐·李中

未解桃源果有无,树林楼阁世行图。

仙凡路隔三千丈,梦绕云山十二峰。

碧水悠悠流不尽,落花片片逐风舞。

欲寻仙境何处是,且向人间觅旧途。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中写过此诗,但李中作为晚唐诗人,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以作分析。)

作者简介

李中,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他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深受后人喜爱,虽然此诗为虚构,但李中的诗歌风格与主题与此诗相符,故以此身份进行解析。

译文

不知道那传说中的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只见画中描绘着树林和楼阁,宛如人间仙境,仙凡之间隔着千山万水,梦中我绕着云雾缭绕的十二座山峰徘徊,碧绿的河水悠悠流淌,似乎永无尽头,落花随风起舞,片片飘落,想要寻找那仙境般的所在,或许还是先在人世间寻找那曾经的旧路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桃源仙境的向往与追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中“未解桃源果有无”一句,既是对桃源仙境真实性的疑问,也暗含了对理想世界是否存在的思考。“树林楼阁世行图”则描绘了诗人心中对仙境的想象,而“仙凡路隔三千丈”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赏析

此诗以桃源仙境为引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理想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碧水悠悠”、“落花片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仙境之中,诗人也通过“仙凡路隔三千丈”等句,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追寻理想世界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作品,但我们可以假设其创作背景为晚唐时期,晚唐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会对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希望。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它仍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晚唐时期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