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韦庄
翠袖殷勤捧玉钟,红裙密意送金钗。
顾使斯人墨绶腰,不知谁合上丹霄。
醉眼朦胧看世界,梦魂颠倒忆天台。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虽然“顾使斯人墨绶腰,不知谁合上丹霄”这两句在韦庄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一部分出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韦庄诗中,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两句及整体构思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与五代的割据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人生无常的主题,同时也擅长描写闺情离愁,风格清丽婉约,韦庄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翠袖轻扬,她殷勤地捧起玉制的酒钟;红裙摇曳,她深情地递上金钗作为信物。
看看那些身佩墨色官印(墨绶)的人吧,他们腰缠权势,却不知谁能真正登上那高高的丹霄殿(象征朝廷高位)。
醉眼朦胧中,我看这世界仿佛都变了模样;梦魂颠倒间,我时常回忆起那天台山(此处借指仙境或理想之地)的美好。
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掌管春天的青帝(神话中的春神),定要报答那些桃花,让它们与我一同绽放。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酒肆中的男女情愫与对仕途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顾使斯人墨绶腰,不知谁合上丹霄”两句,借墨绶(古代官员佩戴的墨色印绶,象征官职)与丹霄(高空,比喻朝廷高位)之比,讽刺了那些身居高位却未必有真才实学的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与不甘。
赏析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墨绶腰象征着世俗的权势与地位,而丹霄则代表着理想中的高位与荣耀,诗人通过“顾使”与“不知”的对比,表达了对那些凭借权势而非才能上位者的不屑与批判,也隐含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沉,既有对美好情感的描绘,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自身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入仕但并未得到重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本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酒肆中的男女情愫与对仕途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