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愿立修名,隐显悠悠略未成。的解释

风云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少年行

唐·王昌龄

少年志愿立修名,隐显悠悠略未成。

谁怜仗气独惆怅,泣向东风畏一生。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右丞集》等传世。

译文

少年立志要建立功名,但无论是隐居还是出仕,都似乎未能如愿以偿,有谁能够理解他满腔的豪情壮志和独自惆怅的心情呢?他只能对着东风哭泣,害怕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虚度了。

释义

“少年志愿立修名”表达了少年人立志追求功名和成就的愿望;“隐显悠悠略未成”则暗示了无论选择隐居还是出仕,少年的理想都未能实现,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谁怜仗气独惆怅”表达了少年因未能实现理想而独自惆怅,却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泣向东风畏一生”则进一步描绘了少年面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少年人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少年志愿立修名”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现了少年人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隐显悠悠略未成”却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少年因未能实现理想而独自惆怅、恐惧未来的心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昌龄早年时期,当时他正值青春年少,对于人生充满了理想和憧憬,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无论是隐居还是出仕,都未能实现他的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深感无奈和迷茫,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惆怅,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年轻人的期望和压力,以及年轻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