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
唐·韦应物
园林欲向夕,寂寞爱芳新。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
鸣蝉犹未息,落日自沉沦。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园林即将迎来黄昏,我独自寂寞地欣赏着初绽的芬芳,寒露降临,惊觉秋天已深,早晨看到菊花渐渐变黄,哪里想到你仍然记得我的名字,旧日的情谊还允许我陪伴在你身旁,共举杯盏,鸣蝉尚未停歇,落日已经沉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园林中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写园林黄昏的美景,颔联通过寒露和菊花的描写,点出秋天的深沉,颈联“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即使时光流逝,友人仍然记得自己,并允许自己陪伴左右,共享酒宴,尾联以鸣蝉和落日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清。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林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以“寂寞爱芳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颈联“岂忆犹蒙记名姓,故情仍许奉罍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与持久,尾联的鸣蝉和落日,则进一步烘托了秋夜的氛围,使整首诗更加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任某州刺史期间,与友人卢嵩相互寄赠诗作时所作,卢嵩在秋夜给韦应物寄来一首诗,韦应物便以此诗作为回应,诗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慨,在唐代,文人之间寄赠诗作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表达彼此的情感,交流文学心得,增进友谊。
《酬卢嵩秋夜见寄五韵》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