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携筇挽君去,月高人寂尚绳床。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几度携筇挽君去,月高人寂尚绳床。

山居不记年时节,花发方知又一春。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心境,其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多次手持竹杖邀请你一同离去,直到夜深人静、月挂高空时,我还独自坐在绳床上。

在山林中居住已经忘记了年岁的更替,只有当花儿再次绽放时,才意识到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释义

“几度携筇挽君去”描绘了诗人多次邀请友人一同离开山居的情景,筇是竹杖,象征着山林隐逸生活;“月高人寂尚绳床”则表现了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坐在绳床上(一种简陋的坐具),思念友人的孤寂心境。“山居不记年时节”表达了诗人在山林中居住,忘却了世俗的时间观念;“花发方知又一春”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前两句通过“携筇挽君去”和“月高人寂尚绳床”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山居生活的坚守,后两句则通过“不记年时节”和“花发方知又一春”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超脱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在山林中隐居的时期,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