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作亭山半道,颇解发舒山掩藏。全诗是什么?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亭闲望

唐·白居易

亭立山半道,望极与天高。

何人作亭山半道,颇解发舒山掩藏。

朝云暮雨自飘忽,春花秋草递荣芳。

我来闲望心无事,偶此凭栏兴自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山亭矗立在半山腰的道路上,远望过去与天空相接,是谁在这半山腰建造了这座亭子,巧妙地展现了被山峦遮掩的美景,早晨的云雾和傍晚的细雨自由自在地飘忽不定,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草木依次绽放着它们的芬芳,我来到这里悠闲地眺望,心中没有烦心事,偶然间倚靠在栏杆上,兴致悠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亭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点明山亭的位置,次句通过设问引出建造者的巧妙构思,展现了山亭的观景效果,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山亭为视角,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何人作亭山半道,颇解发舒山掩藏”一句,既是对建造者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政治生活感到厌倦,转而追求闲适自在的生活方式,山亭作为他休闲放松的场所,成为了他寄托情感、抒发心志的重要载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时期的心境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