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家风诗
唐·皎然
曾见宋公及可公,自应诗句有家风。
今来诵者谁为最,应数浣花溪上翁。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有诗文集《杼山集》传世,他的诗歌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我曾有幸见到宋之问和杜审言(此处“可公”或可理解为杜审言的别称或误传,因杜审言字必简,号“诗圣”,与宋之问同为唐代著名诗人),自然他们的诗句中蕴含着独特的家风,如今诵读他们诗歌的人中,谁最为出色呢?应当数那浣花溪边的杜甫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皎然对前辈诗人宋之问和杜审言诗歌成就的敬仰,并认为他们的诗歌中蕴含着独特的家风(即个人风格或文学传统),他也对后来者杜甫的诗歌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杜甫在继承和发展前辈诗歌传统方面做得最为出色。
赏析
皎然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敬仰和对后辈诗人的赞赏,诗中“曾见宋公及可公”一句,既表明了皎然的学识渊博,又体现了他对诗歌传统的尊重,而“自应诗句有家风”则是对宋之问和杜审言诗歌风格的肯定,认为他们的诗歌中蕴含着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文学传统。
“今来诵者谁为最,应数浣花溪上翁”一句,则是对杜甫诗歌才华的高度评价,皎然认为,在诵读前辈诗人诗歌的人中,杜甫是最为出色的,他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前辈的传统,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皎然对杜甫的赞赏,也反映了唐代诗坛对杜甫诗歌成就的广泛认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诗僧,皎然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对前辈诗人的诗歌成就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也关注着当时诗坛的发展动态,对后辈诗人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这首诗中,皎然通过表达对宋之问和杜审言诗歌成就的敬仰,以及对杜甫诗歌才华的赞赏,表达了自己对诗歌传统的尊重和对后辈诗人的期望,这也反映了唐代诗坛上一种尊师重道、传承发展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