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北山》,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
遥岑远目无尘俗,不似人间争路埃。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北山把绿色注入了山塘,春水涨满陂堤漫溢四旁,小溪旁的直堑回塘,池水清澈而波光粼粼,我坐在塘边细数着落花久久不愿离去,慢慢地寻找着芳草回家时间已晚,池水曲折蜿蜒不知从哪儿流来,竹林苍翠茂密不知为谁而栽,远处的山峦举目远望,没有世俗的尘埃,不像人间争名夺利的人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附近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在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前两句写北山水满陂堤,直堑回塘,滟滟泛光;后两句写诗人坐在塘边,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流连忘返。“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两句,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其背后造化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山附近的山水草木,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悠远的氛围,诗人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赞叹,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一度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游历山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他在游历北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描绘北山的自然景色和自己在其中的心境变化,诗人表达了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和赞叹,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