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晨行独起
唐·刘长卿
冒寒各有晨独起,不畏风吹骨欲折。
雪路初晴出竹扉,强扶残醉踏霜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律诗,自诩为“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隐逸之趣,风格含蓄蕴藉,情感深沉细腻,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冒着严寒,各自在清晨独自起身,
不惧怕凛冽的风吹得骨头仿佛要折断。
雪后的道路初晴,我走出竹制的门扉,
勉强扶着残留的醉意,踏着微薄的霜雪前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清晨独自起身,不畏严寒,踏着霜雪前行的情景,首句“冒寒各有晨独起”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次句“不畏风吹骨欲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雪后初晴、踏霜而行的形象,更加生动地传达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严寒中独自起身、踏雪前行的情景,诗中通过“冒寒”、“不畏风吹骨欲折”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通过“雪路初晴”、“踏霜微”等场景描写,又使诗歌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遍精神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唐代,文人被贬谪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刘长卿在仕途上也曾多次遭遇挫折和贬谪,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严寒中独自起身、踏雪前行的情景,表达了他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他在贬谪期间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这种精神风貌和心境在唐代文人士大夫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