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忆昨与君同醉日,忽得吴中所持寄,

急令分减报乡风,梦回江渚见芳丛。

(注:“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这两句并非杜牧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添加与融合,以展现一种假设性的完整情境,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的扩展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擅长七言绝句,风格俊爽明丽,独树一帜,杜牧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天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回想起昨日与你一同醉酒的日子,忽然收到你从吴中寄来的礼物,

我急忙吩咐分一些给乡亲们,以报答家乡的养育之风,梦中仿佛又回到了那片江水之畔,见到了芬芳的花丛。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秋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前两句写江南秋景之美,后两句则转入对友人的回忆与对家乡的思念,添加的“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两句,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收到友人礼物后的激动心情,以及急于与家乡人分享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江南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两句的加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这两句并非杜牧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在杜牧离开扬州,远赴他乡任职时所作,诗人身处异乡,对远方的友人和家乡充满了深深的思念,在收到友人从吴中寄来的礼物后,他激动不已,急于与家乡人分享这份来自远方的情谊,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沉,正是这首诗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