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友
唐·李白
海内忘形独汉中,几回日暮忆江东。
梦魂长逐漫漫浪,身骨终拼寸寸躬。
风月虽佳难共赏,江山如此易成空。
何时共饮东窗下,再话当年意未穷。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李白风格的创作,李白并未留下与此完全一致的诗句,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结交广泛,其诗歌中常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我唯一忘却形骸的朋友在汉中,多少次在日落时分,我深深怀念着江东的你,我的梦魂常常追逐着那无边的波涛,而我的身躯却甘愿为友情献身每一寸,虽然眼前的风月美景难以与你共赏,但如此壮丽的江山却容易让人感到空虚,何时才能再次在东窗下与你共饮,继续畅谈那些未尽的情怀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点明朋友所在之地,次句以“几回日暮”表达思念之频,三、四句通过“梦魂长逐”与“身骨终拼”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与牺牲精神,五、六句则借风月与江山之美,反衬出无法与朋友共赏的遗憾与空虚,末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与对未来相聚时光的憧憬。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海内忘形”形容与朋友的深厚情谊,用“几回日暮忆江东”勾勒出思念的悠长与深切,通过“梦魂长逐”与“身骨终拼”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定与执着,诗人巧妙地运用风月与江山的自然美景,与无法与朋友共赏的遗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末两句则以期待重逢的温馨画面收尾,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情境)此诗可能创作于李白游历四方、远离家乡与朋友的某个时期,在长期的漂泊生涯中,诗人对远方的朋友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与朋友在汉中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那些未能共赏的美景与未尽的情怀,在日暮时分,这种思念之情愈发强烈,于是诗人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