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逢寓公
唐·韦庄
忽逢玉节春江上,
再拜题诗觅寓公。
烟水茫茫芳草绿,
白蘋红蓼满前洲。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在春天的江面上忽然遇到了手持玉节的官员,
我恭敬地再拜,题写诗句以寻找寓居的友人。
眼前是茫茫的烟水与翠绿的芳草,
白蘋与红蓼布满了前方的江洲。
释义
“忽逢玉节春江上”描述了诗人在春日江畔偶遇官员的情景,玉节是古代使者所持的符节,此处象征官员的身份。“再拜题诗觅寓公”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尊敬,并希望通过题诗的方式寻找寓居的友人或寻求对方的帮助。“烟水茫茫芳草绿,白蘋红蓼满前洲”则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偶遇官员为引子,通过题诗寻友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前两句直接叙述了偶遇与题诗的情景,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边的自然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友情的渴望,又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庄游历四方、寻找寓所的过程中所写,在春日江畔偶遇官员,让他想起了远方的友人,于是通过题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韦庄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