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暮寄怀

唐·韦庄

韶石驰书岁屡终,浮湛渺渺听殷洪。

寒云黯淡迷千里,朔雪纷飞暗几重。

羁旅天涯愁绪绕,归心日夜梦魂通。

何时得见家山月,共话桑麻话旧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词风清丽,多写闺情离思,感情真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在韶石山边寄出的书信随着岁月的更迭而屡屡未能送达,我漂泊无依,只能在这茫茫人海中听着远方的殷殷洪钟之声,寒冷的云朵黯淡无光,遮蔽了千里之遥的视线,北方的雪花纷飞,让夜色更加深沉,我身在天涯海角,愁绪缠绕心头,归家的心愿日夜不息,梦中常常与亲人相通,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故乡的明月,共叙桑麻之事,回忆往昔的足迹。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首联通过“韶石驰书”与“浮湛渺渺”的对比,展现了书信难达、音讯隔绝的无奈,颔联以“寒云”与“朔雪”描绘出冬日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颈联直接抒发羁旅之愁与归心似箭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憧憬。

赏析

韦庄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韶石驰书”与“浮湛渺渺”的对比,既表现了书信难达的无奈,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而“寒云”与“朔雪”的意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与孤寂的氛围,颈联与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使得全诗情感饱满,动人心弦。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他长期漂泊异乡,饱尝流离之苦,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团聚的美好愿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动荡年代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