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两贤堂
宋·杨万里
两贤堂下千竿竹,萧散风流政昔时。
曾向此中留醉眼,只今回首便成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两贤堂下,生长着茂密的千竿竹子,它们萧洒飘逸,正如往昔那些贤士的风流气度,我曾经在这里留下过醉眼朦胧的身影,如今回首往事,那些记忆便化作了眼前的诗句。
释义
两贤堂:指古代为纪念两位贤士而建的堂屋。
千竿竹:形容竹子数量众多,竿竿挺拔。
萧散风流:形容人的风度翩翩,洒脱不羁。
政昔时:正是过去的时候,指往昔。
留醉眼:指醉酒后迷离的眼神,这里形容诗人曾在两贤堂下醉赏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两贤堂下千竿竹”开篇,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竹子的形象,隐喻了贤士的高洁与飘逸。“萧散风流政昔时”一句,将竹子的形象与贤士的风度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贤士的敬仰与怀念,后两句“曾向此中留醉眼,只今回首便成诗”,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将这份留恋转化为诗歌的才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文情怀的抒发,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览两贤堂时所作,两贤堂作为纪念古代贤士的地方,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杨万里在游览过程中,被堂下的千竿竹子所吸引,联想到往昔贤士的风流气度,不禁心生敬仰与怀念,他也回忆起自己曾在这里留下的美好时光,于是将这些情感与记忆化作诗句,创作出了这首《题两贤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贤士的敬仰与怀念,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人文情怀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