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
唐·韦应物
吏畏神明简朱墨,民怀清净乐耕耘。
春风和煦满田野,秋水澄清映柴门。
黄犊悠悠耕绿野,白鸥翩翩戏晴暾。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东篱醉菊魂。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并非韦应物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风格恬淡自然,清新雅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官吏们因为敬畏神明而审慎地处理公务(简朱墨,指批阅公文时用笔的轻重,象征公正无私),百姓们则怀着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快乐地耕耘着土地,春风温柔地吹拂着广袤的田野,秋水清澈见底,映照着简陋的柴门,黄牛悠闲地在绿色的田野上耕作,白鸥在晴朗的天空下翩翩起舞,这田园生活中的真意,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呢?恐怕只有那在东篱下醉心于菊花的我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吏的公正无私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中“吏畏神明简朱墨”一句,强调了官员的廉洁自律和对公正的追求;“民怀清净乐耕耘”则表达了百姓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后四句则通过具体的田园景象,如春风、秋水、黄牛、白鸥等,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既有对官员公正无私的歌颂,也有对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虚构)韦应物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深感厌倦,在一次游历田园时,他被这里的宁静与和谐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对官吏和百姓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