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不识王有道,抔土空传唐校书。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4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史口号

宋·陆游

乡人不识王有道,抔土空传唐校书。

遗爱只今留故吏,清风千载仰名儒。

山前带雨耕春犊,屋后鸣榔唤晚渔。

试问人间名利客,何如高卧此林庐。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乡亲们不知道王有道是何许人也,只徒然传说着唐校书留下的那一抔黄土,他留下的仁爱至今还被旧时的官吏所怀念,清廉之风千百年来被名儒所仰慕,山前春雨绵绵,耕牛在田间劳作;屋后渔舟唱晚,渔人摇橹归家,试问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哪里比得上在这山林小屋中高卧自在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乡人对古代贤士王有道的不识与对唐校书(可能指某位地方上有名的文人或官员,但具体人物已难以考证)的虚名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贤能之士被遗忘的感慨,以及对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遗爱”与“清风”分别象征着王有道留下的仁爱之风和清廉之名,而“山前带雨耕春犊,屋后鸣榔唤晚渔”则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

赏析

陆游此诗以对比开篇,直接点出主题——真正的贤士往往被世人忽视,而那些虚名却常被传颂,诗人通过“遗爱”与“清风”两个意象,高度赞扬了王有道的高尚品德,并表达了对这种品德的敬仰之情,后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以此反衬出世俗名利场的喧嚣与浮躁,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代贤士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国家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时所作,借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与描绘,诗人既抒发了对真正贤能之士被埋没的愤慨,也寄托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